第六百一十八章 六九年的世界-《大时代1958》

    “你这是让两国之间的敌意加剧,谢洛夫先生,你应该知道后果,你是贝利亚的继承者,应该知道你这个前辈的下场。”哈德森沃伦特眼睛一拧道,“一个安全干部不应该不留余地。”

    谢洛夫面无表情的点燃了一根烟,不得不承认这位美国大使确实对苏联算是比较了解,苏联太厉害的安全干部,全部都是不得好死。确实可以吓住一些人,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烟雾好像一个冰块的语气回答道,“哪怕我现在就被枪毙,也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这个答案,哈德森沃伦特先生满意了么?”

    摆出一个送客的手势,哈德森沃伦特摇摇头,也知道自己最终也没有通过外交手段让苏联后退一步,没想到自己碰壁了今天之后,在卢比杨卡得到了这种回应。这是这么多年外交官生涯头一次见到的,也许他应该回去专门写一份对苏联中央主席团的评估报告了。

    “主席,巴格达军方愿意和伊拉克**展开谈判,只要让他们安全的离开伊拉克,他们可以把政权移交给伊拉克**。”第一总局局长莫尔京进来报告道。

    “答应他们,尽快让伊拉克恢复平静,至于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可以对伊拉克的同志展开帮助。”谢洛夫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还是通过妥协让这些军政府的将军带着财产流亡,因为他需要的是度,希望伊拉克可以尽快的平静下来,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出一些让步,这样节约出来的时间可以尽快让伊拉克恢复平静。

    这个平静是建立在伊拉克**掌权的前提之下,在伊拉克的双方展开谈判的同时,谢洛夫仍然没有闲着,妥协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他只是不希望浪费时间而已。先他去了一趟国防部,参加了专门讨论伊拉克局势的会议。

    在这次的国防部会议上,谢洛夫拿出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顾问团计划,安排驻伊拉克的军事顾问团人数最终定在了两万两千人,这是苏联截止到现在最大的一支驻外顾问团。过了埃及的一万八千人、更不要提在苏丹、叙利亚和印尼的人数。可见对于伊拉克他是多么的重视。

    “我并不是一味的冒险,将我们的祖国置身于全面对抗之中,但我还需要强调一点,一个伊拉克其实还不是我的目的,掌控了伊拉克的目的在于中东,美国人的中东底线其实在于两个国家,一个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沙特,一个则是伊朗的巴列维王朝。”谢洛夫冷淡的站在中东地图的前面,用平淡的语气说道,“在未来的几年中,我认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我们的对手美国政治环境的变化,还可以扩大战果。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则是两个小国,伊拉克南边的科威特,还有卡塔尔,这两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还不到一百万,是非常容易被消化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军事力量可以忽略不计,只要突然动手,几乎几天时间就可以被占领全国,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小国的石油储量都不比伊拉克低。”

    国防部的元帅们认可的点点头,显然接受了这个说辞。如果说勃列日涅夫有什么地方算是让谢洛夫学习,那就是这位第一书记拿手的切香肠战术,在掌控了伊拉克之后,看遍周围的国家,还是很容易的找出了两个肥羊。科威特和卡塔尔都是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百万规模的人口,属于很容易被消灭的国家。

    而伊拉克和科威特有领土争端,伊拉克的土地,原来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四个省份,后来被英国人凑成一个伊拉克殖民地四个省份中的巴士拉省有一个县叫做科威特县,英国人将其划出,由科威特酋长自己统治。历史上阿拉伯地区一直都是部落制度的,各个部落管自己的,然后奥斯曼土耳其统管各个部落。科威特部落的酋长就管科威特这个地方的土地。因此,伊拉克认为科威特是自己的领土。

    早在科威特宣布独立的时候,卡塞姆就宣布,伊拉克不承认科威特独立。因为科威特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曾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因而伊拉克要把边界伸延到科威特南方,并任命科威特酋长为伊拉克的科威特县长。与此同时,伊拉克开始向科威特边界调集军队,准备解放阿拉伯半岛。科威特则立即呼吁英国和阿拉伯国家支援。五千名英军、两千特阿拉伯军队和七千威特军队和志愿人员被迅部署在边界地带。

    危机的最终解决则是当时还存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纳赛尔的倡议,可能是出于削弱伊拉克的目的,防止阿拉伯出现两个中心,纳赛尔倡议和平解决问题。联络了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约旦和******这些国家组织成一支部队代替了英军,防守在了科威特和伊拉克的边界,保住了科威特的独立地位。

    那次的领土争端当中,苏联和英国在联合国各自支持一边,最终因为纳赛尔的倡议,伊拉克承认了科威特的独立,一场危机才偃旗息鼓。随后伊拉克陷入到了内战当中,也不在有领土上的分歧。

    几年的时间已经过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又分成了两个国家,埃及和叙利亚。没有当初压倒性的国力优势,埃及和叙利亚目前都是亲苏国家。周围的沙特处在刚刚崛起的时候,但还没有后来的影响力,军力上更远远不能成为中东霸主。而有资格的霸主伊朗和土耳其,则和苏联有6地上的领土接触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伊拉克的局势才虽然比较危险,但也算是完成了谢洛夫的设想。

    在时间到了一九六九年的时候,谢洛夫站在莫斯科茫然四顾,在世界范围之内只能看到形势一片大好,今年的世界对于苏联来说是这样,东南亚方面,越南战争仍然在进行当中,美国已经人困马乏只是在咬牙坚持,不希望自己撤退引起东南亚崩溃。印尼则成为了东南亚的革命中心,苏加诺在雅加达坐镇,和某大国一样不断的对周围国家的**给予援助,并且集结重兵给马来西亚强大的压力,小规模战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存在着实力不弱的**力量在进行武装斗争。成了这些国家政府如临大敌的敌人。

    中东方向,苏联通过摧毁以色列的核设施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尊重,阿拉伯第一强国埃及,以及军事小强叙利亚对苏联支持非常满意,此时的伊拉克**已经和军政府完成了交接,从此伊拉克也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至于苏丹则已经加入了经互会,对苏联的经济体系形成了有利的补充。

    南也门亲苏的派别已经占据上风,根据历史的话,会在一年到两年内驱出亲阿拉伯的力量,成为苏联在沙特背后的一根钉子,南也门只要苏联自己不出现问题,就不会出现历史上的崩溃局面。毕竟南也门最终之所以失败,和苏联的戈地图有着巨大的关系。

    至于中东周边的地区,阿富汗的整个学生群体成了最为亲苏的力量,他们接受着苏联的政治观和历史观,阅读着苏联的书籍,为苏联的建设成果感到高兴,当然这股亲苏的力量已经成为阿富汗政坛最大的政治党派。

    其实根据历史,阿富汗在明年会出现一次不可调和的冲突,那就是在列宁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阿富汗都的各大学校学生,高举着列宁的画像要求阿富汗进行改革,这次集会中学生团体对和平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言辞不尊重,激怒了阿富汗宗教和部落势力,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巨大的冲突,在这次冲突之后,阿富汗的社会主义力量开始感到失望,从而开始准备武装夺权。

    至于埃及旁边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则是一个亲美的皇帝,这位曾经在二战中的民族英雄,最终选择全面倒向美国来稳固自己的君权,此时的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并不好,国内的冲突已经比十年前频繁的多,但实际上这个国家最后变色,根本和苏联没有关系,亲苏势力固然是一直存在的,压垮海尔塞拉西一世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于西方记者在埃塞俄比亚饥荒时候的采访,在饥荒的时候海尔塞拉西一世的奢侈生活,被西方记者报道之后,成了埃塞俄比亚民众愤怒的根源,最终把他们自己的非洲盟友送到了地狱。埃塞俄比亚皇帝死在了西欧圣母的手中。

    随着美国准备战略收缩调理越战的内伤,会有更多的国家采取和苏联亲近的态度。这就是一九六九年苏联将要面对的世界,这种情况下,苏联中央主席团怎么可能会真的缓和,无非就是用缓和策略先稳住西欧,好在其他方向积压美国的势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