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又是长期计划-《大时代1958》
第(2/3)页
整个主席办公室房门紧闭,窗帘都被拉上,忙活了半天自语道,“原来在乌尔姆,北约的化学武器原来储藏在那里。我就知道,西德境内不光只有核弹。”
乌尔姆是联邦德国的一个重要工业区,事实上德国的工业区都在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这边在第二帝国时期只是农业区,这也是联邦德国恢复的更快的原因,从人口素质和资源上,本来就比民主德国更有优势,更不要说美国比苏联要富裕。从国家体制上,美国对富人很有吸引力,苏联只对穷人有吸引力等等。
谢洛夫一点都不怀疑,一旦美国开出优越的条件,苏联的高端人才不会比当初从民主德国跑到联邦德国的知识分子更有节操。对于知识分子阶层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和一群工人和种地的平等,而是对选择去做人上人。
化学武器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北约,其实只是防患于未然的备用品,说不定战争开始都不会投入使用,放在乌尔姆只是多做一些准备。但是这件事既然被谢洛夫知道了……
“似乎印度一架化学工厂爆炸,好像死了好几万人。”很有诱惑力的想法,不过这张牌现在不能动用,现在就算是这批化学武器炸了,苏联也利用不上,北约只是处在军事劣势,远远不到双重劣势甚至山穷水尽的时候。一定要到了这么一个时候,苏联集团的优势全世界都看得到了,媒体不断的洗脑也无法让北约国家民众相信的时候,出了大新闻才能让这些认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民众惊醒,政府原来一直在欺骗他们。
这就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炸了之后迟缓反应,给民众造成的影响一样。不是谢洛夫瞧不起对面,切尔诺贝利炸了,最为艰难的时候至少有准备打时刻准备打核战的十万红军干冲上去用命防止灾害扩大。福岛的情况远远没有切尔诺贝利爆炸恶劣,却因为美日两军不敢行动,硬生生拖成了重大事故。
同样的事情如果在对面生,这么有人权的军队,应该把人员撤离后就什么都不做了吧?从思想上来说,还是苏联红军更加可靠一些。
把电报销毁后,谢洛夫开始给马库斯沃尔夫回信,“沃尔夫同志,情报非常重要。相信这种情报并非是一个普通的特工能够提供的,我希望在接收到的第一时间开始,在更换一次联络密码情报,不要问为什么,如果有困难的话,克格勃愿意提供资金。”
谢洛夫已经猜出来这份极具分量的电报是谁提供的,斯塔西王牌间谍京特?纪尧姆上尉。同时也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秘书。他知道这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后来暴露了。而斯塔西当年撒网到联邦德国的近万名间谍,还有多少像是京特?纪尧姆这样的人,哪怕就是冷战结束了都没有人知道。
德国人从间谍人员的选拔上,甚至比克格勃更加严格,控制力更是无处不在。斯塔西的间谍除非是被查出来,否则绝不会出现因为对使命的怀疑主动投奔西方。这点连克格勃都比不上,但是德国在情报作战中一直有一点在不断吃亏,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不断跌到在同一个坑中。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德国人对自己的技术太自信的缘故,德国的情报人员兢兢业业完成任务的时候,在联络密码上德国的情报部门一直都认为绝对无懈可击,现实总是在不断打德国人的脸,他们每次认为自己的密码绝对不可能被破译的时候,通常都是对手已经对德国的行动了如指掌的时候。
第(2/3)页